慧聰水工業網 節能環保行業的第四個趨勢,就是環保競爭區域化。 節能環保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整個行業內的企業都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尤其是2015和2016兩年中,垃圾焚燒、污水處理等主力細分行業中頻繁出現低價中標現象,且不斷刷新價格底線,甚至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完全不顧投資回報率的惡性競爭程度。 進入2017年,低價競爭事件相對較少,我認為主要原因有3個:一是為拿項目不顧一切最終付出了一定的代價,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要理智地看待環保項目;二是前一個階段的新進入者,包括強有力的追趕者,已經實現了原始積累;三是新進入者開始相對理性地看待節能環保行業。 即便如此,節能環保行業的競爭依舊激烈,但總體趨勢向好,這也給行業內的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競爭環境。原有的粗放的競爭模式正在逐步失去市場,精細化管理開始得到節能環保行業企業的重視,對應的市場開拓、區域化策略也逐步落地,由此呈現出了節能環保行業的第四大趨勢――環保競爭區域化。 環保競爭區域化,我們認為包含3個層面。 第一層面是指,整個節能環保行業在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呈現不同區域不同競爭熱度的區域化特征。第二層面是指,領先的環保企業區域化擴張、打造區域根據地意圖明顯。第三層面是指,區域性環保企業開始大量出現,諸侯割據與全國擴張正面碰撞。 全國范圍的競爭區域化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層面,即全國范圍的競爭區域化。 節能環保行業與經濟發展程度密切相關,也和我國“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息息相關,經濟越發達的地區,污染相對就越嚴重,環保市場啟動得也越早。再加上經濟發達地區的政府支付能力強,節能環保行業投資分險較低,如京津冀、江浙滬、珠三角等區域的環保產業發展程度較高,環保投資規模較大,各類環保細分產業在這些地區也較早得到發展。 相反,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污染相對較少,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和敏感程度在初始階段并不如發達地區強烈,如云貴、西北地區等。這些地區有著天然優勢,山青水綠天藍,因為經濟不發達,所以對自然的破壞程度也較小。 但是,這些地區所面臨的環保壓力在今天來看卻絲毫不小。無論是西南地區,還是西北地區,均是我國主要水源的發源地,其自然生態環境的好壞關系人民的健康問題。因此,西部地區的經濟雖尚未達到東部地區的水平,但環保要求卻一視同仁,要向東部地區看齊。既要發展經濟,還要遵循高環保標準,當地政府的壓力著實不小。 所以總體上看,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明顯呈現出從東向西、從南向北逐步演進的區域化特征。 東部、南部等發達區域經濟發展整體良好,環保產業發達,商業模式成熟,政府以及公眾也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因此,在這些區域內環保企業要想拓展業務,面臨的競爭將更為激烈,需要全面考慮金融、技術、建設周期、運營成本、管理模式等各項綜合因素,只有這樣才能獲取最佳的市場機會。但是,西部、北部等欠發達地區的環保產業市場化程度較低,雖然環保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較小,但往往出現行業巨頭與夫妻店共同競爭一個環保項目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水務、垃圾焚燒等領域,區域化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但在流域治理、危險廢物等新興細分領域,這些區域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環保企業的區域化競爭策略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層面,即環保企業的區域化競爭策略。 從主力產業領域來看,領先的環保企業均形成了區域化布局,比如水務領域的北控水務在山東、江浙、安徽、云貴、遼寧等地區,首創股份在湖南、江蘇、山東等地區;再如,固廢領域的光大國際在江浙、山東等地區,中國環保在河北、山東、江浙、河南等地區。這些環保企業在上述地區均布局了大量項目。 從全國布局的領先環保企業項目分布集中形成優勢區域的基本特點來看,與前述分析趨同的是,江浙、山東等地區經濟較為發達,人口基數較大,是行業領先企業的首選拓展區域,與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區域化形態幾乎保持一致性。 一方面,這些發達且需求明確的地區吸引環保企業投資。另一方面,我們認為,行業領先企業在這些區域的激烈競爭也促進了這些地區環保問題的解決以及環保產業的發展。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行業前列企業在優勢區域上存在大量的重疊,這也從側面反應出整個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 與布局區域化結果相對應的,是環保企業市場拓展策略的區域化。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不論是一線大城市,還是偏遠農村地區,都有著強烈的環保需求。在環保產業發展初期,市場需求處于逐步釋放的階段,環保企業主要依托單個項目逐步拓展業務,再加上項目本身對周邊區域的示范效應,天然地助力環保企業形成了自己的優質基礎區域化市場。比如,光大國際的第一個垃圾焚燒發電廠位于蘇州,隨后江蘇快速成為光大國際的業務拓展根據地。 近些年來,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環保產業市場全面爆發。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大型環保企業很快意識到,以總部為核心的市場拓展體系和管理體系均難以照顧到分布于全國各地的需求,因此區域化策略被快速應用。 早在2013年,北控水務便開始實施大區制,將全國市場分為若干個大區并向大區授權,以大區為依托展開市場開拓與經營管理。而這種將全國市場劃分為若干個區域市場進行開拓及管理的方式,尤其是近幾年,在其他全國性布局的企業中是較為常見的做法。 區域化策略看似簡單,實際上在實施過程中,環保企業仍然會面臨諸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準確定位大區以及如何管理大區。 從定位來看,結合環保產業常見的投建運模式,大區可以是強調開拓的市場拓展中心,也可以是五臟俱全的投建運一體化的小總部,還可以是介于這兩個極端中的平衡點。不同定位對應不同的管理模式,即使同樣的定位,總部與大區之間的管理模式仍然可以有多種選擇。 比如定位為市場拓展中心,那么大區是否對項目投資擁有一定的權限?在整個項目投資的漫長鏈條中,關于立項、邊界洽談等如何與總部之間的責權進行劃分、相互配合?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企業區域化策略是難以成功的。 區域性環保企業大量出現 我們最后看第三層面,即區域性環保企業大量出現。 區域性環保企業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企業是在某一個區域內形成了自己的優質市場,但受限于政府關系、投融資能力等,很難突破所在區域;第二類企業比較特殊,是由政府以省一級區域為核心組建的大量省級環保平臺企業。 上一頁12下一頁 在本頁顯示剩余內容
|